聯系人:潘經理
QQ號:278564158
電話:0510-86859797
手機:15306166691
地址:江蘇省江陰市觀風路15號
增強體育產業實力 推進體育強國建設
作者: 發布于:2018/4/12 8:45:00 點擊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睂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易劍東認為,“體育強國”是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提法,與海洋強國、鋼鐵強國等概念同屬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目標范疇。
易劍東指出,當前中國體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包括奧運爭光的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的群眾體育、富民利民的體育產業、完善人格的體育文化。要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必須在整體上推動體育工作各項內容的協調與完善。其中,增強體育產業的實力,不僅對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文化有推動作用,而且對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也具有十分緊迫的現實意義。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沒有體育產業實力的增強,就無法建成體育強國。
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
易劍東認為,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價值和功能首先體現在直接為國民經濟作貢獻,如美國2016年體育產業的GDP占比為2.67%,而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僅占當年GDP的0.8%。
其次,體育產業還可以通過增加對體育的投入和促進體育消費達成六大目標:經常運動的人群可以對減少醫療費,國際上的數據表明,一元體育經費投入可以節省3至8元的醫療費;健康人群明顯減少請假次數和增加勞動生產率;運動人群的社會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對社會穩定有特殊貢獻;鼓勵運動可以預防青少年犯罪和增進社區和諧;運動對防治慢性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賽事和職業體育等對提升城市、地區和國家形象有特殊功效;體育產業課題拉動相關旅游、文化、教育、建筑等行業消費,其產業關聯度較高。
總之,中國體育產業具有發展潛力大、輻射范圍廣、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強、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日益明顯的優勢,值得大力扶持和加快發展。
易劍東介紹,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46號文件發布3年以來,中國體育產業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5494億元,總產值達到1.7107萬億元,GDP占比達到0.8%,這比2014年的0.64%有了顯著進步,大大超過以往數年每年增加0.03%的增速。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中國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有限,體育產業的GDP占比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大約占2016年世界體育產業增加值GDP占比1.76%的一半。而這背后,不僅是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環境和條件的差距導致的,也是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文化發展不充分、不完善、不平衡的結果。
中國體育產業機遇空前
易劍東認為,從為國民經濟作貢獻的角度看,體育產業實力需要不斷增強;從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維度看,增加體育投入和改善群眾體育條件是應有之義;從滿足人民對健康和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看,中國體育產業理應得到更快的發展,這必將助益于體育強國建設。
他說,從2015年中國體育產業的數據還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仍有待優化,其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和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的年度增加值僅分別占當年體育產業總體增加值的1%和2.4%。作為具有最強基礎性、帶動性和統攝性的體育產業門類,這兩類產業的發展顯著不足,而體育用品的制造、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的年度增加值則占據體育產業總體增加值的78.6%。制造業的顯著優勢和服務業的巨大差距,呈現的是體育產業結構的失衡,為今后中國體育產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
易劍東認為,先發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產業發展的趨勢日益凸顯出體育產業的重要地位和明顯優勢,這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消費升級新動能的形成,體育服務業必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也是體育強國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貢獻的必由之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空間和余地巨大,預示著其為體育強國建設乃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貢獻會越來越大。